首页

帆布鞋踢鸡鸡

时间:2025-05-24 22:14:55 作者:中新健康丨榴莲大量上市,挑选时记住这三点 浏览量:52560

  中新社林芝4月12日电 题:西藏墨脱春季采茶忙

  中新社记者 赵朗

  受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,4月的墨脱县正处于丰沛的雨季。云雾缭绕,雨从夜里下至次日中午没有停的迹象,背崩村的茶园内,村民们正忙碌采茶。

  墨脱是西藏自治区为数不多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县,2013年墨脱公路通车前,一直被称为“高原孤岛”。此时,这里与中国其他产茶地一样,迎来春茶采摘季。墨脱种茶的时间并不长,2012年试种,2013年大规模推广种植。自此,当地人被赋予茶农新身份,茶树成为滋养一方人的财富来源。

  茶园内,村民白玛次登和爱人正在采茶,动作娴熟快速,因长时间在雨中采茶,手指被泡得有些发白。他说:“春茶价格最好,今年茶青收购价格比去年高10多元(人民币,下同)每斤,所以下雨也不耽误村里人采摘。”

  白玛次登家里有12亩茶园,和其他村民一样,2013年开始种茶,“县政府给我们发了茶树,每人2亩的标准量。老婆学过炒茶,都是县政府组织人来教的。现在茶青都是卖给公司,更划算些。”

2024年4月,墨脱县背崩村村民白玛次登(左)和爱人正在采茶。 中新社记者 赵朗 摄

  茶园另一处,43岁的索朗旺前和爱人也正冒雨采茶。茶园是他们家庭的主要收入之一。没通公路前,墨脱是户外玩家的徒步胜地,背崩村所在的背崩乡是这条中国知名徒步线路上重要的休息补给点,所以索朗旺前和很多墨脱人一样都当过背夫。

  他说:“通车后的十来年,墨脱发展太快了,以前没见过的没用过的也都见识了,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。赚钱机会也多了,可以去工地打工,也可以种茶。”不过,在索朗旺前看来,还是种茶更稳定些。

  从前,墨脱很多地方还延续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。2013年,全长117公里的扎墨公路通车,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公路的历史。交通变好,也吸引企业来投资兴业。

  墨脱茶企从只有1家发展到现在6家,规模不断扩大。墨脱十宝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超介绍,很看好墨脱茶叶的前景,单单西藏本地市场可以消耗掉他们企业产量的一半。目前,他们采用与村合作社、农户合作模式,与当地格林村合作成立茶叶品牌,帮助培养制茶师傅、销售能手。

图为2024年4月墨脱县背崩村村民采的茶青。 中新社记者 赵朗 摄

  他坦言,墨脱茶品牌知名度还需要扩大,这需要当地政府、各家茶企以及茶农等共同去努力。

  这些年,墨脱茶叶发展经历过高光,亦遭遇过市场低谷。墨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次仁乔介绍,茶园种植建设推广期内,每亩以4000元对茶农进行补贴,后期3年,向茶农发放每亩2400元的管理补贴,不断鼓励民众种茶的信心。发展中,也出现过茶企收购茶青能力有限,滞销的现象。如今,墨脱县引进茶企、制定推进茶产业发展奖励政策等,产业不断向好发展。

  目前,全县种植1.9万亩茶田,2023年,新建茶叶加工厂7处,新增茶叶加工、包装生产线6条。茶青收购量逐年激增,2023年达50.22万斤。

  次仁乔表示,作为年轻的茶叶产地,墨脱茶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如扩大品牌效应、改善劳动力短缺、完善管理等,均是当下及以后要努力的方向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当黄埔“招商大年”遇见广州投资盛会

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表示:“以史鉴今,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敞开胸怀。中华民族很早形成族类意识,我们保持着自身文化的根基和主体性,选择‘做自己’,但并不妨碍我们和世界‘在一起’。”

“湾事通”上线“境外人士数字便利化服务专区”

“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美妙之处在于文化的相似性。”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-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·蒙亚埃对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谈到的“南非乌班图思想倡导‘仁爱、共享’,同中国儒家‘仁民爱物、天下大同’理念不谋而合”表示非常认同。他说,两种文化的相似性促使两国人民互敬互爱,非中双方人民可以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,开展各种体验活动,增进对对方传统的了解,从而收获更多。

走进江西赣州福寿沟博物馆 探寻城市千年不涝的秘密

在纪录片中,凯文·罗兰从法国穿越到龙舟的发源地中国,不仅作为观察者,更深度融入了中国广东的龙舟队伍中,亲身体验了龙舟训练的汗水与欢笑,与队友们共同在桨与水的碰撞中,深刻感受到了龙舟竞技所蕴含的团队精神、挑战自我与追求卓越的体育真谛。每一次划桨的力量与激情,都让他体会到了这项古老运动背后跨越千年的中华文化韵味。

我国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主通道建成投产约八成

石宇奇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,如果团体赛心态放得比较好,就不会打得那么难看。这场球赢的重要原因就是心态,压力没那么大之后,自己没想那么多,上一场输了,这一场我就要全力以赴去拼他。

镜观·回响|从一道光,看长三角澎湃创新力量

联动机制提出,要加强长三角地区各省份间的沟通协作,实现就业信息、培训资源、服务平台的共享;建立长三角孤独症青年就业服务信息平台,收集、发布适合孤独症青年的就业岗位信息;依托长三角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构,开展针对孤独症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,重点培养其兴趣特长和实用技能;鼓励企业开发适合孤独症青年的就业岗位,如服务业、艺术、手工艺等领域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